2024华东师大师论坛: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测评与培养策略

心理分析

2021年以来,青少年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测评与培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焦点。2024年11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举办主题分论坛,探讨测评与培养策略。论坛从国际、学校、教师等多角度交流,强调构建本土化测评工具,推进实践应用。研究指出,学校是培养社会与情感能力的“主阵地”,应营造良好环境,提升教师素养。此外,论坛还探讨了课外活动、家庭环境等因素对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发展的影响,为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2024华东师大师论坛: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测评与培养策略

2024华东师大师论坛解析: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测评与培养新策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测评与培养已经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2024年11月3日,华东师范大学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中心主办的“社会与情感能力的测评与培养”主题研究分论坛在上海市半马苏河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为这一议题提供了深入探讨的平台。

一、国际测评结果与本土化需求

袁振国教授在致辞中提到,尽管OECD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测评结果令人瞩目,但与PISA国际测评相比,仍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这要求我们构建具有客观标准、民族和文化特性的本土化测评工具,并将研究从理论测评转向实践应用。

二、学校准备与培养策略

黄忠敬教授的报告揭示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社会与情感能力方面的努力。他强调,学校应成为这一能力的“主阵地”,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升教师的情感素养,并通过渗透式教育和家校社合作等多途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多学科视角下的研究

论坛上,多位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角度对青少年社会情感能力的测评与培养进行了深入探讨。唐一鹏副教授对国际SSES测评进行了多维比较,唐汉卫教授通过网络分析探究课外活动与学生社会情感能力的关系,崔海丽助理教授则探讨了家庭社会经济地位通过社会情感能力影响学生职业生涯准备的路径。

四、特邀报告的国际视野

来自比利时根特大学的Filip De Fruyt教授探讨了社会情感能力与职业兴趣的关联性,上海师范大学的王洁教授则从课堂教学实践的角度为教育的情感转向提供了思考。

本次论坛的圆满落幕,不仅展示了社会与情感能力研究的跨学科性、方法多样性和有组织科研的特点,也为我国教育发展提供了实证支持与建议。未来,我国将继续开展相关研究,为全球社会情感能力变革贡献中国经验。

华东师范大学,社会情感能力,测评,培养,教育发展,跨学科研究